2011年5月23日

漫遊吳哥窟:第四天

《 19-Mar》第四天:豆蔻寺(Prasat Kravan)→皇家浴池(Srah Srang) → 班蒂喀黛寺 (Banteay Kdei ) → 塔高寺(Ta Keo)→ 周薩神廟 (Chau Say Tevoda )→ 寶劍塔( Preah Khan)→ 涅槃寺 (Neak Pean) → 東美蓬寺(East Mebon)→旅社休息

▼ 豆蔻寺(Prasat Kravan),印度教寺廟,紅磚建築,修復時新增的磚塊會以〝CA〞符號作為與舊磚的區別




▼ 中央塔裡的壁上浮雕主要描繪印度神話中的毗濕奴〈保護之神〉



▼ 皇家浴池(Srah Srang)

     

班蒂喀黛寺 (Banteay Kdei ),位於皇家浴池(Srah Srang)旁邊,傳說是國王和皇后泳后小憩的地方



▼ 背後幽深的迴廊;班蒂喀黛寺裡沒有神像匯聚的石雕,反倒是可以看到很多跳舞的仙女





▼ 為了預防崩落,石塊被繩索綁住或以木架支撐

         

▼ 塔高寺(Ta Keo),供奉印度教三大天神之濕婆神(毀滅之神);以砂岩為建材,尚未完工就被國王棄置,所以內部沒有過多的雕飾!



▼ 依偎在巨大石塊建築旁,凸顯我的渺小

   

▼ 石橋 (Spean Thma)



▼ 我站立的地方在吳哥時代可是個〝水道,在吳哥有旱、雨季之分,為了確保旱季時能用水無虞,水利系統是很重要的工程



▼ 周薩神廟 (Chau Say Tevoda ),供奉毗濕奴和濕婆神,原本存在的九座單體建築中,除了西塔門保存較好之外,其餘八座建築的毀壞情況極為嚴重。石塊顏色深淺不一,比較新的顏色可以讓人一眼看出是後來才補上去的石頭



▼ 透過石塊顏色,得知這座廟的修補範圍真廣大

   

▼ 勝利門(Victory Gate),大吳哥中有東西南北加勝利門五大門,其中以南門保存及修復程度最為完好(參閱〝漫遊吳哥窟:第二天〞),其他幾道門的雕像頭部幾乎被盜光。一般遊吳哥城通常 都選由南門進入。但在古時,因吳哥所有的寺宇門大多面向東,故東方才是正門。而在吳哥城之東門還有另建一「勝利門」,此門是為了建了戰功歸城軍隊而開的 (內容摘自網路)



▼寶劍塔( Preah Khan),是國王闍耶跋摩七世(Jayavarman VII)為紀念父親而蓋的建築;圖中的尖塔是 Stupa (窣堵坡),就是墳塚的意思;牆面上的坑坑洞洞,曾經是鑲寶石的地方



▼ 陰陽具:圖中的圓柱是Linga(林迦),代表的是男性生殖器,而林迦通常是插在一個方形的底座叫做Youni(優尼),優尼是代表女性生殖的女陰造型;在很多吳哥的神廟裡都可以看到陰陽具,屬印度教的一種象徵,代表生命的綿延傳續



▼二層樓的建築是〝藏經閣〞,收藏經書的地方



▼建築遭受樹木的侵害

    
▼ 涅槃寺 (Neak Pean),是一座醫院;據說當時的大水池裡種滿藥草,巫師搗藥,經由不同的雕像口流出,病人依症狀在雕像口取藥服用後可以達到治癒效果!
據平面圖顯示,大水池四邊各連接一座小水池,而大水池的水得個別通過四座雕有象(北方-代表水)、馬(西方-代表風)、獅(南方-代表火)、人(東方-代表土)(內容摘自網路)





▼ 取草藥水的雕像口



▼ 實在是忘記廟的名字了 ><" 跳過~~



▼ 東美蓬寺(East Mebon),是國王 (Rajendravarman II) 為了祭祀祖先所蓋的祖先廟


▼ 建築風格是石磚式的塔,有神氣的石獅守護


▼ 一整天的寺廟巡禮後,回旅社路上(下午4點半)!最喜歡乘嘟嘟車穿梭在兩旁盡是茂密的大樹裡,幾許陽光篩落,雖然腳很痠,心情超好

  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